“汾酒试点”伏曲大典开启白酒行业新一轮品质创新提升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07-23 06:50:45 来源:专题报道 浏览次数:1
“伏天制曲”是汾酒酿造工艺中的重要一环。7月15日,正值“入伏”之际,汾酒集团举办了2024“汾酒试点”伏曲大典。这场盛会不仅标志着汾酒新一轮品质创新提升的序幕正式拉开,也预示着中国白酒行业即将迎来一场高水平发展的品质革命。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公司领导李振寰、韩向宇、刘卫华、王怀、部分汾酒股份高管与2024“汾酒试点”筹备组组长、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任志宏,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志刚等领导及公司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汾酒大曲退休老师傅代表、在职工匠大师及大曲一线各班组长参加了此次大典。
在伏曲大典上,汾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卫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国曲”之本的汾酒大曲定位。
首先,“国曲”之本的定位,是汾酒大曲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从长度来讲,杏花村汾酒制曲史与酿酒史同根同源,都是发端于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杏花村有着6000年的制曲史;从广度来讲,汾酒大曲和汾酒酿造技艺是一体的,随着五百年晋商的纵横天下,汾酒制曲技艺传播了大半个中国;从深度来讲,汾酒大曲不仅有卓越的实践,还有卓越的理论。早在300多年前,便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大曲理论。
其次,“国曲”之本的定位,是汾酒大曲的复杂工艺所决定的。在中国白酒品类中,只有汾酒是三种曲科学配比;翻曲次数高达11次以上;汾酒的曲房、原粮、配比、形状、排列、辅助材料都是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遗产;300年前的制曲理论就非常强调用水的选择,并把井水排在第一位,而汾酒一直使用杏花村的深井水制曲。这么多的优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国曲”之本的工艺基础。
第三,“国曲”之本的定位,是汾酒大曲的引领创新所决定的。中国微生物学的重要奠基人、后来成为中科院院士的方心芳先生,于1934年发表的两篇关于汾酒酿造的论文,是中国白酒实用性科学研究的开篇之作;1964年“汾酒试点”关于中国酒曲的生产写实、各项试验、探索创新、卓越成果,引领了中国酒曲的传承创新之路,成为中国酒曲成功现代化实践的开端。压曲机、配比秤、自动控制系统研制等项目的研发及成功应用,引领了行业走向科学技术进步之路。
最后,“国曲”之本的定位,是践行汾酒复兴纲领的现实要求。“国曲”之本,不单单是历史,不单单是现实,更是未来。虽然近年来,汾酒创造了良好的业绩,但前有标杆、侧有对手、后有追兵的竞争格局并没有变,全方位推动汾酒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又好又快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是汾酒在很长一个发展时期内的战略目标。汾酒大曲有着雄厚的传统基础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应该坚持“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的战略方向不动摇,传统的更传统,现代的更现代,努力成为中国酒业系统性创新、传承式创新、发展性创新的卓越典范。
刘卫华强调,汾酒的大曲,犹如酒界的神来之笔,是酿造工艺中的皇冠明珠,无可比拟的瑰宝。它是精湛技艺与大自然恩赐的完美融合,是千锤百炼、精心雕琢而成的绝世杰作。其品质卓越,堪称大曲中的典范,是引领汾酒走向辉煌的灵魂核心,在酒类酿造的领域中拥有至高无上、无可撼动的尊崇地位。
2022年,汾酒提出了汾酒复兴“123”总纲领,确定了“又好又快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的目标。短短两年时间,汾酒集团2023年出售的收益比2021年增长120亿;2024年一季度出售的收益153亿,已达到2023年全年出售的收益的48%;汾酒集团2023年净利润是2021年净利润的两倍,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63亿,比2021年全年的净利润还多出10个亿。
从产品方面,青花汾酒慢慢的变成了超百亿大单品,这无论是对于汾酒还是对于清香白酒,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标志着清香型白酒在高端领域有了自己的代表性产品,有了一席之地。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青花汾酒还处于爆发的前期,有更大的空间值得期待。
刘卫华强调,汾酒复兴纲领“全方位推动汾酒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又好又快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的战略目标,是“发展纲领、市场纲领、品质纲领、文化纲领、改革纲领、管理纲领、人才纲领、民生纲领”的全方位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意味着整个供应链、产业链、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制曲工艺的不断的提高与进步,就是汾酒在品质方面“又好又快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的主要抓手。
在2024“汾酒试点”伏曲大典的见证下,汾酒集团以全新姿态开启了品质创新的新篇章。未来,汾酒集团将继续坚持“国曲”之本的核心理念,以品质创新为驱动,书写中国白酒行业的新辉煌。(郭涵)
这5种蛾类新记录种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井冈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料,有助于全面摸清井冈山昆虫资源现状、保护井冈山生物多样性。
日前,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正式对外发布了国内自主研制的首款高速内置转向架。这标志着我国在深度掌控高铁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研制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7月22日将迎来大暑节气。中医专家提示,这一时节正值“中伏”前后,通常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养生尤需注重防暑和养心健脾。
2024欧洲足球锦标赛历时一个月,于7月15日在德国柏林奥林匹克球场落下帷幕。
2024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队抵达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在长江源区的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悬移质泥沙和河床沉积物、水生生物等多学科采样观测,意味着2024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这项计划经济实惠且可行,将使人们能保护最濒危的物种免于灭绝,为地球上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保障。这些“保护要务区”,其实非常接近目前已在受保护的区域,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它们很容易被纳入现有保护区,或较容易找到其他保护濒危物种的方法。
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物理系尤力教授团队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首次在强相互作用的室温里德堡气体中,观测到了持续稳定的“时间晶体”信号。
超导体因巨大应用潜力非常关注,寻找新型高温超导体是科学界孜孜以求的目标。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系赵俊教授团队利用高压光学浮区技术成功生长了三层镍氧化物,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除了成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嫦娥六号十足的“国际范儿”也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塑形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风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铸魂则要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繁荣乡村文化,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17日,西北首个集风、光、储、充、放及客户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充电示范中心正式投运并对外运营。
优良的早稻品种,对于提升种植效益、稳定双季稻生产具备极其重大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近日举行现场观摩研讨会,推动新品种新技术与种业公司对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届全国早稻新品种新技术观摩研讨会近日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召开。
在此基础上,团队又开发出一系列基因编辑、代谢调控、网络优化的工具,可以从不同层面来修饰、调控底盘细胞的性能。2023年,基于嗜盐菌的开发利用和“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对业界的贡献,国际代谢工程学会授予陈国强“国际代谢工程奖”。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6倍。
目前,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数字育种、智慧农机、智慧农场等数字化生产模式遍地开花;农村电商蓬勃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工匠型人才。工匠型人才需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还应具备对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理解、使用、交互和创新等数字素养。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我们要牢牢抓住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发现243信号”“243信号跟踪正常”……在航天员“回家”时,这些关键节点信息指令的发出,说明我们研发的定向仪系列新产品精准发现了航天员位置。
我们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壁画。许多壁画已经存在上千年,经过时间的磨砺,如今它们的模样往往是“千疮百孔”。面对这些脆弱的文物,既要做好保护,又要做好“医治”,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