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礼“接地气” 严防“”“隐身衣”
发布日期:2024-01-22 16:23:01 来源:专题报道 浏览次数:1
9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纪委深入到商场、高档酒店、旅游景区、大专院校等重点场所进行明察暗访,调查了解是不是存在不正之风;9月20日,云南省纪委监察厅领导轻车简从、不打招呼,随机察访有无“”问题;9月22日,吉林省纪委10个工作组出动,对多个部门、单位和地区展开为期3天的监督检查
中秋佳节临近,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过采取明察暗访等多种措施,倡导并要求党员干部过“廉节”,对节日送礼、公款消费等行为加大监督力度,严防“”反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这一点充足表现在节前的节礼市场中。不少媒体在调查中发现,如今的中秋节礼市场渐趋理性:一直以来作为销量“明星”的月饼、大闸蟹、白酒三大中秋礼品系列,大多以中低档的“简约风”为主,售价也走上了“亲民”路线;曾经中秋节可赚数万元的“黄牛”们,日子变得很不好过,原本的中秋节“旺季”在今年变成了“淡季”,以往一天可以收到100多张月饼票、大闸蟹礼券变成了今年每天收票量10多张,有些天甚至“颗粒无收”。
但是,高压之下仍有“”暗潮涌动,节日公款送礼并未完全销声匿迹。有媒体曝光,市场上仍然有少量月饼搭配万元红酒、茅台的豪华配置礼盒,而且购买、送礼、报账等所有的环节更为隐秘。这也说明,净化节日风气、防止“”反弹非一朝一夕之力,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当前,平价中秋节礼已成主流。中央实施八项规定坚决纠正“”以来,节礼消费回归理性,风气明显好转,那些被用来搞不正之风的公款月饼、“天价”月饼正逐渐销声匿迹。
《人民日报》调查发现,今年卖得最好的月饼礼盒价格在200元到300元之间,便宜的不到100元,包装则以普通纸盒为主,“鲍鱼月饼”“燕窝月饼”等豪华月饼礼盒几乎见不到,而且包装简单的手工月饼销量显著增加,很受欢迎。此外,暂时还未发现单位和公司采购人员大量拿货的情况。
《南方日报》撰文认为,面对高端礼盒、大宗团购遇冷的窘况,不少厂商为迎合消费市场的变化,更多地看重大众化的需求,在产品研究开发上走平民路线,采取了“减少高端、扩大中低档,减少礼盒、增加散装”的策略。同时,各种平价的健康礼盒开始走俏,时令水果销售逐渐升温,冰鲜肉类销量上涨,说明民众节日期间消费动机已经从送礼变成刚需。
《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文章指出,市场行为折射社会风气变化。如果说之前“天价月饼”的出现,迎合了公款送礼等奢靡之风,那么现在众多月饼生产厂商,从简单回归平价市场,到生产花样翻新、更迎合不同年龄层消费者口味的“个性月饼”,则能够说是回归正道之后的积极适应市场、主动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的表现,是在经营“变道”之后与以往高端奢侈、迎合腐败等经营方式的决裂。
奢华高价节礼虽然在商场和超市里风光不再,却在一些高档酒店的订制单和电子商务平台上找到了“土壤”,通过披上各式各样的“隐身衣”,试图逃脱反“”的天罗地网。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
《人民日报》指出,一些高档酒店推出的月饼订制单,从999元到2999元不等,可根据客人的要求,搭配月饼馅料及“配礼”,包括高档红酒、茶叶、大闸蟹、燕窝、海参等。这种私人订制的做法也在网络上悄然盛行,“月饼券”服务畅销,除了月饼外,还附带茶叶、海鲜、红酒等喧宾夺主的“配礼”。在某电子商务平台,一款近一个月售出53份的价格为1288元的“月饼券”,除了8个普通馅料的月饼外,还包括“山珍四宝”、海参礼盒等。
《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报道称,在平价蟹、低价蟹热销的背后,仍存在可能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大闸蟹专营店开具的发票不只限于食品,还包括礼品、办公用品、会议费、服务费、咨询费等名目。搜索电子商务平台,不少销售大闸蟹礼券的商家打出了“豪礼送领导”“可开办公发票”等广告语。在京东商城上,最贵的一款“阳澄湖大闸蟹券”售价为1.2万元,3700元以上的大闸蟹礼券商品数也超过40个。天猫上一家旗舰店的一款售价为3688元的大闸蟹礼券销售得也很火爆,购买的客户大部分是“单位”,因为“一般人不会买这么贵的”。
舆论指出,针对“”变种花样不断翻新、形式日趋隐蔽的特点,治理方式上也需要对症下药,在创新中不断升级换代,尤其是要结合网络时代和“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商业形态,使查处和整治更加及时、更精准、更加有效。
中国网建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可以加强与运营商、金融部门的协同作战,从数据流中筛查可疑线索,找出异常支付、异常交易的蛛丝马迹。通过IP地址分析和调取网页浏览记录以及追查所关联的支付银行卡等手段,查清申请人和被赠送人的交易记录。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现有的监督方式主要是事后的纠错式监督,本身存在滞后性,应在新形势下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如进一步细化购物卡、电子券等的购买使用规定,规范发票开具、报销制度,并且调动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力量形成全面监管。
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廉政理论研究所所长尹利民认为,应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数据,构建监管节礼行为的大数据体系,同时扩大群众监督举报的渠道,让隐性节礼无处藏身。
众多网友参与“中秋节礼市场”相关话题的讨论,抽样统计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观点:大多数网友赞赏中央纪委狠抓节点纠“”的工作方法卓有成效,让节礼基本褪去“豪华外衣”,更加平价亲民,高档酒楼也不再一座难求,价格悄然下跌;近七成网友认为中央纪委工作抓得如此之细、抓得如此之实,既是回应民意、解决群众诉求,也是警醒保护干部;三分之一的网友认为党员领导干部是重塑清廉“节假日”新风尚的关键,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引导全社会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消费风尚;近三成的网友提示节日腐败治理不能一阵风,防止“”反弹,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严格监督;另有一些网上的朋友表示节日期间人情往来频繁,腐败现象依旧存在,根治“”依然任重道远。(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徐昭)
狠刹节日腐败之风,是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的重要环节,也是群众考察、评价干部作风的重要窗口。因此,每逢重要时间节点,中央纪委都会要求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持续保持反“”的高压态势。
舆论高度评价了从中央至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节日期间刹风整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治理成效有目共睹:不仅使月饼等节礼回归平价,重返亲友间馈赠的一种精神寄托,也让传统节日重拾起其应有的文化传承本意。
但是舆论也提醒,仍然要警惕各式各样、新形式的“”变种侵蚀反“”取得的成果。清除“”变种、防止“”反弹,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同时还应积极引导群众、媒体等一起参与治理,畅通举报渠道,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监督,一同营造遵规守纪、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让搞“”者无所遁形、举步维艰。
节日期间,党员干部思想防线容易麻痹,纪律之弦容易松弛,迷失犯错的可能性更大。解决好此类问题,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关键就在把主体责任牢记心头、落到实处。
落实主体责任,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主体责任是党章赋予各级党委的神圣职责,是深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如果主体责任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抓好中秋期间的纠正“”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对主体责任落实的一个现实考验。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各级党委决不能躲躲闪闪、遮遮掩掩,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抓节点、纠“”,要的就是驰而不息的韧劲和咬住不放的狠劲,将每一个节点都打造成深入推动作风建设的“加油站”,以“常”“长”二字积小成为大成。最终通过制度的“笼子”,管住“任性”的权力,打赢反“”这场主动仗,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